点石策略
特朗普大概自己都得偷着乐,手里的关税大棒挥得虎虎生风,一周之内就接连收到三条好消息,他自己恐怕都没料到会这么顺利。接下来,我们就一条条拆开说。
第一条好消息来自美国的老朋友菲律宾。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说,两国已经谈妥一份新协议。具体内容是:美国向菲律宾出口的商品,关税直接降到零;而菲律宾卖到美国的东西,要交19%的税。换句话说,美国货进去不要钱,菲律宾货进来得掏高价。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亲自飞到华盛顿,把字签了。有人可能会问,菲律宾图什么?答案很简单:不敢不签。
第二条好消息来自日本。美日这次谈成的协议被特朗普称为“史上最大”。规则差不多:美国给日本商品加15%的税点石策略,日本却不能对美国货加一分钱。更夸张的是,日本还要再掏出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相当于人民币3.9万亿。美国公司拿走90%的利润。日本首相石破茂原本想讨价还价,结果国内选情一塌糊涂,只能低头。特朗普把日本当成“反面教材”反复点名,石破茂最后只能服软。
第三条好消息来自印尼。美国和印尼的新协议更简单:美国货进印尼零关税,印尼货进美国交19%关税。印尼还要额外买美国150亿美元能源、45亿美元农产品、50亿美元波音飞机,其他合作继续谈。印尼总统佐科没有多说话,直接签字。越南之前已经开了先例,印尼自然跟上。
这三条好消息接连传来,特朗普政府无疑是最大的赢家。通过挥舞关税大棒,美国不仅在贸易中获得了明显的优势地位,还成功让三个重要国家在经济上进一步向自己靠拢。对美国来说,这些协议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出口、更多的投资流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点石策略,短期内确实能提振经济。但对中国来说,这一连串的动作却释放出一个危险的信号:美国正在通过贸易手段,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针对中国的“经济包围圈”。从地理位置上看,菲律宾、日本、印尼都是中国周边的重要国家,也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美国与这三个国家达成的贸易协议,本质上是通过关税优惠和市场准入等手段,将这些国家的经济与美国深度绑定。一方面,美国商品可以零关税或低关税进入这些国家,挤压中国商品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加深后,在政治和外交上可能会更多地考虑美国的立场,从而在一些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采取不友好的态度。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与日本达成的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这很可能会吸引原本流向中国的资本和技术转向美国,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带来一定压力。而美菲、美印(尼)协议中对能源、农产品等领域的安排,也可能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不必过于恐慌,只要稳住阵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就能有效破局。首先,要继续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无论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还是消费品,都要在质量、技术、品牌上下功夫,打造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只有产品足够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美国商品轻易替代。其次,要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市场。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要加大对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增长潜力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品、消费品等有着旺盛的需求,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通过加强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合作,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最后,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中国与菲律宾、日本、印尼等国家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广泛的共同利益,不能因为美国的介入就疏远了彼此的关系。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平台,加强与这些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让它们感受到与中国合作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心都是肉长的,经济合作密切了,政治互信自然会加深,美国想构建“经济包围圈”的企图也就难以得逞。
总的来说,特朗普连收三条好消息,确实显示出关税大棒在短期内的“威力”,也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靠施压和胁迫达成的协议难以长久。中国只要坚持扩大开放、提升自身实力、深化国际合作,就一定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发展。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单打独斗”或“霸权主义”赢得长久的发展,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正道。
参考资料:
《特朗普宣布与菲律宾和印尼达成新贸易协议,将对其商品征19%关税》东方财富网
《美日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环球时报点石策略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