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理证券
作者 | 贺一
编辑 | 阿树
死在大象脚下的 FC· 康拉迪,原本很喜欢大象,他坚信它们是值得人信任的生物。
作为南非冈瓦纳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联合创始人,他致力于在这片灌木与丘陵交错的土地上重建濒危的凡波斯生态系统,并率先将大象重新引入这一区域,形成了两百年来南非南部第一支自由繁殖的象群。
但尊重与热爱,无法消弭野性的冲动。7 月 22 日清晨,康拉迪在保护区内巡视时,试图引导一群大象离开游客住宿区,却遭到其中一头雄象的突然冲撞和踩踏,当场身亡。当紧急救援人员到达时,大象已经离开。
这一幕令人震惊的意外,夺去了康拉迪年轻的生命。他今年 39 岁,有深爱的妻子,三个年幼的孩子,拥有百万身家,很多与他共事过的人都称他友善、正直、富有远见,对生态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嘉理证券
康拉迪生前与妻子的合影
袭击他的是一头非洲象,是非洲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成年雄象体重可达六吨,肩高超过四米,拥有极强的领地意识和应激反应,尤其在发情期期间,行为更加不可预测。
在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遵循的是自然逻辑。就像那头突然冲撞了康拉迪的雄象——没有预警,也没有犹豫。
目前,事件仍在调查当中。但据多家外媒报道及园区内部人士描述,袭击康拉迪的极有可能是去年曾造成死亡事件的同一象群。
在那起事件中,一名 36 岁的导游在引导一群羊穿过生态帐篷小屋时,遭到一头名叫"邦尼"的母象攻击,被拖入灌木丛,之后又被象群反复践踏。
去年在同一园区被大象袭击身亡的导游
大象攻击人类,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问题不限于南非,全世界都如此。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过去七年间,肯尼亚有超过 200 人被大象杀死。在印度,2019 年至 2024 年间,共有 2869 人在大象袭击中丧生,其中,喀拉拉邦的数据在过去 5 年翻了一倍,人象矛盾,还引发了当地居民与政府间的冲突。
而泰国,多年濒危后的野生象,近几年袭击人类的案例也变得频繁。近在中国的云南,野象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已从 1976 年的 140 多头增长到 2023 年的 300 多头。当地林草局表示,野象甚至出现了婴儿潮。
可见,人象矛盾,正在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复杂问题。而南非的悲剧则提醒人们,人与象的冲突中,试图驯服这些野生的庞然巨物,终是玩火自焚。
碰撞
野生动物的行动依据是天性,而非意图。
而冈瓦纳保护区所依循的,却是一种更复杂的人类逻辑:作为南非规模最大,横跨近 110 平方公里的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它既是一片生态修复的实验地,也是一处高端旅游目的地。
据报道,冈瓦纳保护区是外国游客和名人常造访的热门景点。官方报价显示,一晚双人套餐的住宿价格通常在 600 至 900 美元之间。
生态保护和旅游项目的双重角色,在当地并不少见。私人保护区制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南非兴起以来,至今已覆盖全国超过三百个区域,占据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 以上。
园区及住宿
相比政府管理的国家公园,私人保护区更加灵活,也更依赖来自旅游业和私人资本的资金维系日常运转。
正因为如此,保护区的存在本身就带有一种悖论:它既要吸引人靠近野生动物,又必须敏锐地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边界。
康拉迪并非鲁莽的"冒险家",他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主修动物学,另获得商业、动物研究与市场营销等多个学位。
工作中,他常亲自走进保护区,观察象群的生活状态,用镜头记录它们的日常。据保护区员工回忆,康拉迪虽多次表达对大象的热爱,但也不断提醒大家"别忘记它们虽住在保护区,却依然野性未驯"。
他所身处的,正是那种微妙的平衡——在生态保护、野生动物安全与旅游经营之间拉扯出的一张脆弱大网。
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